老三曾先后三次来到固原招妻,在那里,正常的婚姻伦理道德观俨然变成了买卖交易观,甚至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他们可怜又可恨,但谁也没资格去评判他们,这是马宏杰镜头的态度
1 4年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带给摄影师马宏杰的最初感觉是“不舒展”,就像观看一张皱着眉头的照片。他到现在还记得,一下火车就立即“领教”了固原冬天特有的寒冷:头顶的艳阳只是暖意的假象,唯有呼啸撕扯的西北风最真实。他将头使劲缩进羽绒服中抬眼望去,县城依傍的山坡上寸草不生,世界荒凉一片。
然而同行的老三却面露希冀,他站在县城的一条河边等待去往村里的长途汽车。车很久未来,老三就将双手插进西服裤子的口袋里,人站得笔直,嘴里含着烟,眼神飘向远方。一同来到这里的还有老三的小姨、妹夫及村妇聪梅,50多公里外的大湾乡绿塬村,是马宏杰和老三一行的目的地。
绿塬村是聪梅的娘家,这里有着比固原县城还要糟糕的环境。当年,17岁的聪梅就是从这里被母亲以元的彩礼钱为条件,嫁给了老三所在的河南村子里一个大她30多岁的男人。如今,聪梅带回了老三一行,为的是给老三说媒,在这里找个媳妇。
老三是马宏杰二姨家的亲戚,如果不是得了小儿麻痹,左手和左腿都留下了残疾,“他会是个好看的人”。拍老三到处招妻的故事本不在马宏杰的计划之内,他起初只是为了一边拍照一边跟找媳妇的老三做个伴,可是拍着拍着,那一次次坎坷离奇的相亲故事就这么戏剧性地发展下去了。于是,这一拍就是十几年,直到2014年才有了马宏杰《西部招妻》这本书。
《西部招妻》简介:马宏杰用近三十年时间,跟拍了河南残疾人老三找媳妇的过程。老三先娶了个“憨姑娘”,不肯跟他过夜,只好离婚,随后三次去宁夏“招妻”,几经周折,总算定下一个媳妇,但与家里人处不来,只好让她走了。老三接着找媳妇,不幸遭遇“放鹰”,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老父亲也气病身亡。最后他只好再去宁夏,终于招来一个叫红梅的媳妇,生了小孩。可是两年后,红梅就喝了农药,想回家……湖北青年刘祥武跟老三有着相同的需求,看到马宏杰的作品后主动联系,希望马宏杰帮他找媳妇……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今年51岁的马宏杰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图片编辑。之所以走上摄影之路,还要多亏了一本偶然买到的摄影杂志。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杂志上一组“喜马拉雅采蜜人”的图片带给他强烈的震撼,“原来还有这样生活着的人,还有这样厉害的摄影师”——他在照片中感受到了一种“探究性的穿透力”。
马宏杰迷上了摄影,四处奔波,甚至跑去偏远的山村拍摄深藏在悬崖峭壁上的采药人。他和当地人一样将自己绑在碗口粗的绳子上,悬挂于绝壁之间,为的是能找到“喜马拉雅采蜜人”的感觉。
马宏杰开始跟拍老三是在1998年,当时他还在河南一家媒体工作。正逢社会急速变革的年月,很多社会矛盾开始进入马宏杰的镜头中,一些祈求正义的人希望媒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而马宏杰的镜头起初也带着强烈的正义感。可是工作几年下来,正义感变成了无力感,马宏杰意识到,在中国,有些事情是像他这样的摄影记者解决不了的,特别是偶尔有“老百姓跪在我面前,把我当成他们的救命恩人时,我的内心承受不起”。
2000年,马宏杰选择了“逃避”,他辞职成为了一名自由撰稿人,拍摄转向了人文故事,开始寻找另一种记录方式。
2001年2月20日,老三和香玲坐上回家的火车,回家结婚。
对老三生活的好奇,源于马宏杰幼时。在母亲上班的玻璃厂里,有个四川的女工经常被大家拿来说笑,因为她与众不同的四川口音,也因为她跟了一个“大丈夫”。慢慢长大,马宏杰知道了去贫困地区“买”媳妇的事情,“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几乎成了那个年代穷人家姑娘摆脱饥饿和贫穷的口号。
老三比马宏杰小几岁,他大名叫郑民,因为在兄弟几个中排行老三,家里人都习惯叫他“老三”。得知老三也开始四处招妻,马宏杰就开始了对他的记录拍摄。
老三的招妻之路
一张在1997年夏天拍摄的照片展现了老三当时的精神气质,20岁的他好像天生就是马宏杰镜头里的存在。他裸着上身坐在家中床边一张简陋的木椅上,头靠向白墙,双手交叉,垂在腿间,这种坐姿掩饰了他的缺陷,使他有种颓然的美感。因为四处招妻的焦虑,老三并不太清楚自己在马宏杰照片里的深意,只有马宏杰自己知道,他的黑白照片收集到的是老三所有的心酸、无奈、幸福与悲观。
文章来源:《西部学刊》 网址: http://www.xbxkzzs.cn/qikandaodu/2021/040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