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西部(河西走廊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如今“一带一路”倡议重新焕发了这片神奇热土的勃勃生机。敦煌莫高窟及榆林窟壁画更是中国水墨岩彩画最为辉煌的代表作品。期间更是中国本土儒、道学说与西方佛教文化融合的集大成之地。有着挖掘不完的故事和传说,更有参考不完的文化艺术价值。
蒋采苹先生曾说:“当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对祖国优良文化的热爱与继承。”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把祖先的文化精髓传播给下一代;正确引导他们对传统艺术进行继承和创新,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繁荣复兴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创新点
当下美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把人人都打造成艺术家,而是提高美术素养和广泛的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感染力。如何在少儿水墨教学活动中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对传统进行改革与创新,丰富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和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望及对家乡山川历史的热爱,能更好地让学生快乐地学好中国水墨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正是此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往的美术教育,多注重于技法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创造力的探索和挖掘。长期以来,以苏联契斯嘉柯夫素描教学法为我国美术教育的评价标准。而事实是枯燥的素描训练会极大地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孩子过早地接触素描甚至会抹杀儿童对画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悉知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历代先贤和大师们没有一个学过素描,却并不影响他们在人类历史上的成就。由于小学生发育的特殊阶段,更是需要身心合一的协调发展。这种将游戏体验融入学习中的方式,既能锻炼学生的脑也能锻炼学生的手。孩子们学习国画一段时间后,中国画的构图结构、笔墨情趣、色彩搭配,以及丰富多样的创作内容能让孩子的艺术涵养和空间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这种能力,正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如何将少儿的兴趣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有机地结合是此课题的创新点。
二、 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研究方法:
(一) 习读道家经典,变成儿歌助记忆促兴趣
“画即是道,是中国画特有的本质,也是中华文化形式美的内在依据。”由于小孩子的天性,往往能寥寥数笔就能体现出非凡的意境,这种天性的把握无意间吻合了道家“师法自然,大道至简”的思想。但在学习中儿童总容易忘记学过的知识。为此可将儿歌融入其中,调动多种感官来加深印象,活跃课堂气氛。如在画轮廓时,我将作画方法编为:“动笔之前观察细,下笔先从记号起。大胆下笔心不急,大刀阔斧画轮廓,细节不要多考虑”。
(二) 在游戏练习中研习书法修炼,让学生体会水墨画中“笔墨”精妙,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巧。
1. 体验中国画的线条之美
国画以线条为主,中国画的线本身就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孩子们可以先勾画一些简单的直线、曲线以及螺旋线等以增强对毛笔的控制能力和感受毛笔划过宣纸的那种流畅质感。
2. 体验墨彩变化之美
墨分五彩,国画的各种色彩还可以搭配出不同的色相变化。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鼓励孩子边涂抹边体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水和墨的调和变化。
3. 体验笔法之变化美
毛笔的中锋,侧锋,逆锋等能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物体质感,如松鼠的脚印、老鹰的羽毛、老树的枝干等,用形象的演示使孩子体会并了解掌握中国画的用笔方式。
(三) 诗画印,增加作品的“意境”
古代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与绘画效果相同。孩子们对古代诗歌中耳熟能详的篇章有着特别的喜好,而用水墨画来表达诗歌的境界也是非常合适的。教师应鼓励孩子积极调动中国画的许多美学因素,包括诗歌,铭文和印章,使作品不仅是一幅画,而且是一首诗和一曲美丽的歌。
(四) 在本土文化和地域中寻找题材,挥毫泼墨乐趣多
河西走廊的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在描绘这些景观中,“敦煌文化、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积极的正能量可以巧妙地影响孩子(熏陶是最好的教育)。面对生活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现实生活是儿童水墨画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必须运用这种地缘优势来激发孩子的绘画愿望。画家王文芳在艺术创作中反复绘制了西北广袤的大地和山脉,创造了西北独特的山水画派。河西地区也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中,东乡、裕固和保安是甘肃的特有少数民族。生活在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陶冶了个性和情操,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同时对提高美术的鉴赏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今的世界被称为地球村,全世界的文化信息融合与碰撞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著名美术家韩美林说过,什么都可以国际化,医疗、管理、法制、制造甚至体制等等,唯独艺术绝对不能国际化。
文章来源:《西部学刊》 网址: http://www.xbxkzzs.cn/qikandaodu/2020/1225/514.html